寿县民俗---爆竹声中一岁除
内容摘要: |
祭灶之后,迎接春节的一系列活动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而这个活动的第一幕,就是准备过好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除夕。
洗浴、扫尘。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洗澡好过年。”人们历来都有节前搞好清洁卫生的习惯,被称作“洗福禄”。俗话说“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病疾,二十八洗邋遢”,催促人们及早洗浴。特别是节前打扫房间,更是不可疏忽的大事。清洁环境、清除灰尘污垢,被认为是清除和摆脱一年来的不利和烦恼的手段。这实际上是为了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节日环境,以便过一个愉快的春节。这种习俗,还真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习俗。
写春联、购年画、扎制灯笼和筹备祭神仪式所需物件,历来都是男人们的事情。剪窗花、蒸花馍馍、杀鸡宰鸭、准备丰富的年夜饭,理所当然地就落到了女人们的肩上。儿童们来往穿梭于家前屋后,戏耍玩笑之时念念不忘灶间那其香无比的美味。老人们仍然以那从容不迫的举动,在为儿孙们准备红包或是做他认为需要做的事情。这个阶段,祖国的大江南北、城市农村,都融入了迎新年的其乐融融的无限和谐之中。到了三十那一天下午,不论何等人家,都在打扫庭院,贴门神,挂钟馗像,贴春联,张灯结彩。
一些地方还有“封井”的习俗。年三十的傍晚,家家都把水缸、盆罐盛满水备用。因为到了晚上所有水井都要用箩筐或簸箕把井口盖住,封井后就不可以再打水(汲水)了。人们认为这个时候,井神爷也要回天上去过年。到了新春第一天,大年初一清晨,人们鸣炮、烧香,迎接井神爷回来,仪式之后大家才可以使用这井里的水。这个传统,来自于先民对水的崇拜。他们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知道,水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以此来告诫人们,重视对水的利用。这种活动,虽然带有浓重的唯心迷信色彩,但就中也有对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的一种提示。这与当今每年实行“世界水日”的目的似乎有一点共同之处。人们一旦对水有了些许崇拜心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证。
经过周密紧张的筹备,终于到了年三十晚上了。这时,全家人要进行一次慎重而又虔诚的祭拜活动:拜祖先。按照先长辈后晚辈的次序,向挂有“天地国亲师”的中堂和摆放着家庭先祖牌位的供桌上方,行跪拜礼。接着,全家老少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的桌边,进行一年中的最后一顿晚餐——年夜饭。
这个年夜饭,无论有多少种菜肴,其中火锅和烧鱼头两种是必不可少的。火锅象征生活红红火火,鱼头寓意年年有余。此外,这个家宴与往日最大不同之处,一是全家老少都得到齐了才可以开饭,缺一不可。二是人人都要喝酒,互相祝福。老人为小孩即将增长年岁而高兴,小孩为老人身心健康而祝福。平常都是晚辈先向长辈敬酒,而这一次长辈要先向晚辈祝酒,祝福他们即将增长一岁,来年更好地成长。然后晚辈才向长辈敬酒,祝福他们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多福多寿。举杯畅饮,叙说往昔,这种全家长幼亲近和谐的气氛,令归来的游子感动不已,奔波劳累的一年中,难能有这种温馨而又激情的场面呢!
丰盛的年夜饭后,接着就是“守岁”了。正如宋代杨元咎《除夕》词中所说:“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守岁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更完整地度过即将过去的一年,更主要还在于怀着祈盼的心情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不愿错过迎接一个崭新、美好日子到来的机会,以期来年万事如意、丰衣足食、人畜兴旺。当然,大家也不会白白地傻熬着,家人再次围坐,包饺子。擀饺皮儿,包饺馅,分工合作,其乐融融。到了午夜子时,家家户户不约而同,燃起了爆竹。顿时,城市乡村一片沸腾,嘭嘭叭叭之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那声音,送走了人们心中的陈旧,迎来了大地的新春。此时,家人共食已经煮熟了的饺子,辞旧迎新。这饺子,古来就有一个说法,叫做“更岁交子”。岁月更替,交于子时,此时食用菜肉馅的面食以示纪念,别有一番情趣。久而久之,这具有食用意义的“交子”加上食字旁,便成了“饺子”。然后,家长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钱币,向儿童赠送“压岁钱”。
到了这个时候,一年中的日子就真正的结束了。然而,户外那辽远的天空中还传来阵阵鞭炮声,撹得人们难以入睡。宋人王安石的《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为人们带来和谐和欢乐,爆竹给春节带来喜庆和温馨。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