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人--{Web_othertitle}
  • 寿县人微信公众平台官方QQ群
首页 >> 新闻 >> 正文

4100多年历史的寿州古城为何能雄姿依旧

时间:2016-7-13 寿县人 点击数: 责任编辑:佚名
内容摘要:
寿州(今安徽寿县)古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她当长淮之冲,东据淮河,西扼淠颍,襟江而带河,为历代兵家、政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发达的繁华都市。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几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寿州之古,依然如故。

寿州(今安徽寿县)古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她当长淮之冲,东据淮河,西扼淠颍,襟江而带河,为历代兵家、政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发达的繁华都市。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几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寿州之古,依然如故。


寿州,是古都、古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北有古山、南有古塘;城内有千年古树银杏,令人罕异的古草,屹立着千年古寺及其壮观的古建筑群;寿州这片热土,长眠着楚考烈王熊完、宓子贱、廉颇、刘安、孙家鼐等先人;还是举国瞩目的古战场。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寿州属扬州。殷商时是南方诸候的封地。周代为州来国地,周敬王26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求吴翼护,便将国都迁于此;周定王22年,楚惠王灭蔡,此地属楚所辖。《史记 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22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历史上,这是“寿春”名号的最早出现。后来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南朝宋国均建都于此。寿州在历史上,曾为王朝古都。

如果你站在古城墙上,举目向西,可见夕阳刚刚离去,地平线上方仍是一片红晕,正在兴建的楼群、耸立的树、一望无际的原野以及缓缓流动的淮河水,都沐浴在这柔而红润的氛围里。虽已看不到当年浩淼的寿西湖水域,但还是会让人想起清朝周方升面对壮观的“西湖晚照”挥笔写下的诗句:“湖畔湖明淑气融,流光荡漾水天空。影拖岸柳连波绿,晴醉汀花逐浪红。”

如今存下来的寿州古城,均系唐代的轮廓,南宋年间重建,为楚国郢都寿春城西北角的一部分,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据寿春人、曾任台湾《远望》杂志总编的孙以苍先生说,寿春城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奴隶主住在城内,农闲享乐,农忙敛粮。如此算来,古城当有4100多年的历史,围城的古城墙,呈平面方形。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始动工修筑,起初为土墙;南宋为抗元,改成砖墙,并在四门筑有“瓮城”,每处可藏精兵千余,至今仍然可从城墙上见到印有“建康都统许俊”字样的城墙古砖。明朝时,又有城墙改造加固,使其兼有防洪的功能。城墙周长7147米,高8.33米,顶宽6.67米,是全国现存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四门,名号有趣,由北至东,分别为“靖淮”、“定湖”、“通淝”、“宾阳”。如此命名,实为古人之愿望。北门临淮河水,常遭水患,取名“靖淮”,乃企望淮河平静、地方安靖之意;西门三临西湖,古人意愿,西湖之水不来危害古城,定名“定湖”;南门护城河南通淝水,故名“通淝”;“宾阳”,东迎嘉宾太阳,为春天紫气东来、盛世吉祥之意。

古城背依八公山。八公古山,古称肥陵山,因是南城北山,顺口而称北山。《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以及有关志书记载:西汉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秘法、鸿宝之道,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以求长生不老之术。一日,有苏非、李尚、左吴、伍被、田由、毛周、雷被、晋昌等八公求见。门吏见是八位皓首老者,不以为然,不予通报。八公抚掌大笑,顷刻变成八个童子。门吏大惊,急忙去报。刘安得禀报,正洗脚,慌得顾不上穿鞋,赤脚出迎,并执弟子之礼。八公客居淮南王处,终日与刘安参道、炼丹、参道,著出名扬千古的《淮南子》;炼丹,取自华夏十大趣泉之一的珍珠泉水,制成了遗惠万代的八公山豆腐。传说,刘安服丹后,遂“白日升天”,与八公飘然而去。余药在器,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从此,北山被称为八公山。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安,并未得道成仙。因谋反罪,被汉武帝赐死。

远远望去,紫金山在八公仙境中一枝独秀,山峰峭拔俊秀,山色青翠欲滴。清人在《紫金叠翠》一诗中描绘道:“层峦绕郭列云屏,九曲参差对晚汀。晴有两痕留石色,日随岚气变山形。”而“纹理细密,温润细腻如玉,抚之如童肤,色彩凝重古雅,文理华美多变”的紫金石制成的紫金砚,深得苏轼、米芾、郑板桥的喜爱,米芾曾以“人间第一品,端、歙皆下之”给予盛赞。由此可见,寿州紫金砚堪称砚中极品。

古塘,就是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距寿州城南30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于春秋楚庄王,为楚令尹孙公叔敖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塘北,约在北魏时,建有孙公祠,祠内有孙公石刻像,安丰塘石刻图,并藏有清代书法家梁谳的草书《重修安丰塘记》一方。近年来,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考察。1986年,国内有关专家云集寿县,曾在此举办了首届安丰塘学术讨论会。

古城内的古寺报恩寺、清真寺、孔庙均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载:隋统一全国后,寿州成了南北交通要冲,经济文化繁荣起来,隋、唐两朝在此设州,管理皖西北部。寿州茶、寿州黄瓷远销全国及西域。波斯客商往来寿州,带来了伊斯兰教。座落古城西南隅的清真寺,相传为此时建。座落古城东北隅的报恩寺,是经唐太宗恩准,由玄奘法师建成的,当时名为崇教禅院,明初改名报恩寺。寺内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18罗汉和唐、宋、明、清的木雕,铜铸造像,殿门正中有一半人高铜香炉,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称“城里城”。大殿内有大书法家赵孟頫、清书法家梁谳墨宝。座落西街中段的宏伟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亦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

站在古城墙上,再向东凝望,这就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寿州城区。可以说,只要你随便看一看,就能看到雄伟壮观的古迹,始建于元代的孔庙建筑群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布局合理、景致优美,两颗有千年历史的参天银杏静立于大成殿前,使孔庙显得庄重而典雅。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和建于明代的清真寺分别位于古城的东、西两方,前者“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且香火旺盛,游人不绝;后者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古城的回族人民恪守着“清体清心,方称清教。真心真意,须读真经”之理,虽来礼拜的人数和游客并不多,使这里显得有些孤寂清净,但在人们的心中清真寺是永远的圣洁庄重。曾经殿宇辉煌的东岳庙、气派荣耀的状元府,更是古城人民津津乐道的地方。新建的楚文化博物馆,古朴气派,虽不属古迹,但馆内文物荟萃,翰墨流芳,尤其是技艺精湛的青铜器,充分显示了寿州历史的久远和楚文化的厚重。

古城内,有成百上千年的古树,这就是被称为“活文物”的银杏树。据古植物研究记载:约两忆年前,欧洲大陆生存的角杏,毁于冰川地下,成为化石。幸存的银杏,成为世界上最原始的树种之一,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活化石”。在我国,银杏树被称为“国宝”。国宝银杏,在寿州有4处12株。即报恩寺2株,系唐贞观9年栽植,树龄700余年;清真寺5株,明洪武年间所植,距今610多年,还有一处是清代寿春镇总兵署,现寿县三中校园内1株。

古城古树独特,但古城古草,亦独领风骚。相传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寿州。他的战马跑到东禅寺吃草,赵匡胤顺手摘起一枝,一嗅,清香扑鼻,馥郁芬芳,连说:“香草,香草”!香草从此得名。此草,之所以奇异,因她独生于寿州城内东北隅,若移植他处,不死则变异,虽表近色似,然无香味,确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自淮北则为枳”之古风。香草为何有此特征?相传香草为楚国将士流血牺牲的精魂凝化而成。楚人亡国离乡,老百姓没有忘记他们的在天英灵,故又称“离乡(香)草”,意为,离开家乡愈远愈香。尤以每年的五月端午为最,古城大街小巷,遍是香草,且缝制为各种工艺品,大人小孩均佩带或者携带欣赏。仿佛楚将楚士的精魂门,约好这天都来楚国郢都——寿州古城,举行为他们尊敬的屈原大夫纪念庆典似的!

寿州还被誉为“地下博物馆”。在寿州,上起殷商,下至明清,历代的兴衰,都可在此找到印痕。近百年出土的文物,有的珍藏在京、沪、宁、肥的博物馆;有的流散到台湾和欧美各地。寿县博物馆珍藏文物6000多件,属国家一、二级文物的有数百种之多。在城四周,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古墓,楚考烈王墓、宓子贱墓、廉颇墓、刘安墓以及孙家鼐墓等。

寿州大地,曾为古战场。1600多年前的“淝水之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等。五代十国,后周与南唐争夺淮南,激战寿春,至今寿州百姓仍街谈巷议“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寿县古糕点“大救驾”源于这个故事。这一传统古糕点,已于1990年获得国家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

寿州之古,其实还有很多。这无物不古,无故不古的古寿州,只要你往这片热土上一站,就会领略到古风扑面,古香沁心,古色撩人的雅致。那古景点那古胜迹那古风貌,都会让你倾听上一首首典雅优美的古歌,欣赏到一支支古韵悠悠的古曲。

    1986年,寿州被国务院任命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RELEVA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