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甸,不仅仅是回忆?这里为何诞生一个直属中央的党支部?
内容摘要: 小甸,古称小甸集,寿县东南瓦埠湖畔一个偏远小镇。上个世纪上半叶,这里伴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涌动和流淌过一股股“红色”革命的潮流。为什么在这么偏远的地方,那么快就建成了这么一个直属中央的党支部,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谜?百年风雨过后,2016年5月14日上午,怀揣着这个谜我踏上了小甸这块红色的沃土。 |
小甸,古称小甸集,寿县东南瓦埠湖畔一个偏远小镇。上个世纪上半叶,这里伴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涌动和流淌过一股股“红色”革命的潮流。为什么在这么偏远的地方,那么快就建成了这么一个直属中央的党支部,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谜?百年风雨过后,2016年5月14日上午,怀揣着这个谜我踏上了小甸这块红色的沃土。 揭开这个谜底,不能不说到一个人。张树侯(1866—1935)名之屏,寿州郉家岗人(属寿县小甸镇)。其父张子兰,是个穷秀才。张树侯幼年跟从父兄读书,不久,父去世,靠两个哥哥抚养成人。张树侯求学之余,还做些杂活,如推磨种菜等。于右任曾有诗题其所著《书法真铨》云:“天际真人张树侯,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1890年,张树侯考上了秀才。此后,他渐渐接触了反清革命,产生了革命抱负,因而放弃了科举考试。1898年,张树侯与同乡数人密谋革命,创办了“强立学社”, 考入安庆武备练兵学堂,后,参加了“同盟会”。民国成立以后,有些人争官、争利,喧嚷一时,而张树侯一向是奔走劳瘁,决不钻营宦途。他把自己定位在没有政治能力,只能教书育人,写书、写字、刻印上。然而,在他的熏陶下,小甸集周边一大批有志青年走向了革命道路。 据曹渊烈士之子曹云屏回忆,“树侯先生的故居即曹家岗村西的邢家岗,父亲曹渊即跟随先生读书,他的学生多走上革命道路。除曹渊外,尚有曹广化、曹云露、曹鼎、曹广海、陶久仿、孟靖、方英等烈士。父亲曹渊学习成绩很好,书法也很好,很受先生钟爱。关于父亲和树侯先生之间亲密的师生关系,我曾多次听到乡间传说。因为先生是书法家,乡间求字的很多,但先生脾气有点古怪,往往不知原因就被碰了回来,但你只要找到曹渊去请先生写字,就会获得成功了。两家也时有来往,记得我家屋里所挂的中堂即树侯先生所书写的篆书。家人告诉我,我的名字即是先生所起,另外还起了一个乳名叫“东黎”,意思是黑暗即将过去,东方黎明,曙光在望。”曹云屏于2015年过世,他的回忆应该是详实的。 任何革命都需要思想者的启蒙,张树侯就是小甸革命的启蒙者之一。小甸这个穷乡僻壤建成安徽省第一个直属中央领导的特别支部,除了小甸人民自身革命觉悟觉醒外,我们不能磨灭了启蒙者的作用和功勋。 在小甸烈士陵园,在曹渊烈士的遗像前,我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员徐佳的讲解。 在小甸,曹渊和“曹门三烈士”的事迹家喻户晓。曹渊原名俊宽,别字溥泉,1900年出生于小甸。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共党员,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北伐军攻打武昌时壮烈牺牲,年仅26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他短暂的生命却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曹云露,1910年生于安徽省寿县小甸集曹家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曹新宽,是一位忠厚耿直的农民。曹云露幼时跟随张树候先生读私塾。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不久,他又到小甸集学校读书,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书籍。该校教师曹蕴真,是寿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25年,他的三叔曹渊返乡探亲,曹云露要求参加革命。曹渊说:“侄儿志高,必有大用;汝尚年幼,好好读书。”曹云露铭记叔父教诲,更加努力学习,以叔父为榜样。1926年,北伐军挺进武汉,曹渊在攻克武昌战役中光荣牺牲。曹云露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说:“为求中国之光明,牺牲最光荣,叔父遗志我继承。”自此,他离开了学校,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曹云露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9月,曹云露在湖北被捕旋即被押送浠水县监狱。在狱中,曹云露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利诱,但他始终大义凛然,坚持斗争,威武不屈。1939年10月2日,曹云露被押赴刑场,后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曹少修,名正宽,1886年生于安徽省寿县。是烈士曹渊的二哥,曹云露烈士的二叔。他自幼勤奋好学,稍长潜心典籍。受同乡前辈张树侯推荐,投考安庆陆军小学,因视力不良,未能入选。不久,在上海参加同盟会,致力于革命活动。 1947年9月30日,留在淮西根据地64岁的曹少修被当地大地主曹大野牛(绰号)侦悉,密报国民党寿县县长王镇华,将他和一部分群众逮捕。在关押中,敌人软硬兼施,百般利诱,曾捏造一封家书,叫他签字,劝其儿子曹云鹤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就义前,他叫看守拿来纸笔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10月9日曹少修慷慨就义。 1923年冬,曹蕴真、薛卓汉、徐梦秋等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接受了在寿县发展党组织的任务,从上海返回寿县家乡。是年冬,先后有上海大学学生方运炽、小甸集小学校长曹练白和在宣城省立第四师范读书的陈允常等人入党。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革命队伍的壮大,在寿县地区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1923年冬于小甸集小学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在煤油灯下,在绣有镰刀、斧头的旗帜下举起拳头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庄严宣布安徽农村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特支书记曹蕴真。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并设有 “交通”,负责上下来往的通讯。 在小甸,先烈们曾经走过的路已被平坦的水泥路代替,穷乡僻壤的小甸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在小甸镇建成了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小甸上空那面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我在想,小甸,已不是一种记忆,她是一种精神,是我党的一个时代丰碑。弘扬小甸精神,在我们党走过95年的风雨历程关键时刻尤为重要!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