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到处有美景,古城角落都是故事
内容摘要: 寿县古城座落于八公山之阳、淮淝之滨。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
寿县古城座落于八公山之阳、淮淝之滨。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城墙为宋代重筑,周长7147米,城开四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均为南向出。这种门向的不同设置既有利于军事防御、西北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除城外。当城池受到洪水围困时,涵闸可自行关闭,防止外水倒灌入城。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再次显示它特殊的御水功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古城墙仿佛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徜徉其中,你会感受到她的博大和精深。
寿县博物馆(寿春楚文化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3400万元,建于2001年7月,占地1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58平方米,外部为楚风高台建筑,馆藏文物30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同志题写。 馆内陈列以史迹为线索,全方位多层面展示了寿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共设12个展厅,分6个专题陈列,分别为楚都遗珍、汉魏流韵、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重光、宗教艺术。馆藏“楚金币”、“越王者旨于赐”剑、牺首鼎、金棺等文物精品享誉海内外。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又名羊石,系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关。正阳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据《左传》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以此计算,正阳镇已有2530多年的历史了。 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200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正阳关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慕名到古镇寻幽访古的日渐增多,旅游业也日益成为古镇经济的亮点。
寿县孔庙位于城内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现有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奎光阁等建筑。 孔庙现有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奎光阁等。原来寿县孔庙里还有棂星门、文明坊和文笔亭,但棂星门在文革中惨遭拆除,文明坊和文笔亭在市政建设中拆除。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寿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6处。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