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十大文化系列之豆腐文化、红色文化
内容摘要: 寿县十大文化系列之豆腐文化、红色文化 |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 这里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这里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这里比平遥古城还要早100年。 这里是全国七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是寿县古城。 而寿县的文化被提炼成“十大文化”,:楚汉文化、治水文化、廉政文化、战争文化、城墙文化、豆腐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寿县的豆腐文化和红色文化。 妙手偶得风味独特的豆腐文化 被人们誉为“营养珍品”的豆腐就诞生在寿县八公山境内。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相传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都寿春,他喜爱神仙黄白之术,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八公在北山论道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结果不经意间发明了豆腐。八公山豆腐之所以遐迩闻名,源自当地有益于人体健康、矿物质丰富的珍珠泉、玛瑙泉水以及当地优质的大豆。八公山豆腐烧汤堪称“三绝”:热汤上盆,豆腐块漂浮汤上,称为“漂汤”;做出的豆腐呈乳白色,又称“奶汤”;豆腐汤如鱼汁,故称“鲜汤”。 诗词歌赋有大量歌咏豆腐的篇章,或以物抒情,或借物咏史,不一而足,值得细细品味。而民间关于豆腐的歇后语、俚语也是豆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做人清白。豆腐掉进青灰里——打不得,拍不得,道出了对某些人和事的无奈。看别人吃豆腐,自己牙快,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鸡刨豆腐,喻办事马虎。刀子嘴,豆腐心,喻心地善良,心直口快。白菜豆腐保平安,是一种随遇而安,恬淡闲适生活的写照…… 如今,豆腐文化已成为寿县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 惊天动地慷慨悲歌的红色文化 寿县不仅是一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洒满仁人志士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在历次重大的革命活动中,都有许多志士和英烈的名讳,成为后世永远的缅怀和纪念。由此形成了凝重悲壮的红色文化。 1904年,陈独秀和寿县人柏文蔚、常恒芳等发起岳王会,以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从事反清秘密活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同盟会,岳王会成员全部参加,孙毓筠、张汇滔等积极奔走活动,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张汇滔、岳相如、王龙廷、袁家声积极筹划响应。11月14日,寿州的革命武装一举攻占县城,寿州兵不血刃,于是日光复。16日,淮上军成立,王龙廷任总司令,张汇滔、张纶、袁家声为副总司令。淮上军遂以寿县为大本营,全军2万余人,兵分三路,挺进江淮各地,席卷21个州县,出击清军。 1921年1月,曾经留学日本和德国的正阳关人高语罕编写的《白话书信》出版,是安徽最早最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 193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巡视员方运炽在瓦埠组织中共党员、农民数千人,举行了震惊江淮的“瓦埠暴动”。暴动队伍从四面八方云集瓦埠镇东南泰山庙,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在望春园酒馆门前树起镰刀锤子的红旗,逮捕地主豪绅10多人,缴获长短枪130多支,发动群众开仓放粮200多石。 瓦埠暴动虽然由于反动武装的联合进攻宣告失败,但它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暴动,是党领导寿县人民革命由经济斗争发展成为武装斗争的转折点。 1932年4月初,红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刘士奇率军出六安,经马头、隐贤、迎河,7日抵正阳关,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大批物资,打土豪分田地,受到群众欢迎。10日后红二十五军离去,寿县共产党人曹广化率游击队随之离去。红二十五军到正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鼓舞了人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斗志。 在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许多英烈的名字值得镌刻在永远的丰碑上。今天,小甸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特支成立纪念地、一中学兵团遗址、方振武墓园、中共寿县一大会址等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重温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源: 中安在线)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