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皆文化---寿县十大文化系列之廉政文化、战争文化
内容摘要: 处处皆文化---寿县十大文化系列之廉政文化、战争文化 |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 这里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这里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这里比平遥古城还要早100年。 这里是全国七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是寿县古城。
而寿县的文化被提炼成“十大文化”,:楚汉文化、治水文化、廉政文化、战争文化、城墙文化、豆腐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寿县的十大文化。
正气凛然清风徐来的廉政文化
在寿县2600多年的文明史上,产生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或千里迢迢由外地来寿任职,或派往外地担任地方官,或被朝廷在帝京委以重任。他们中有的以清廉传世,有的以不计得失扬名,有的以敢于直言、不畏权势流芳。千百年来浩然正气,清风惠政,让人们以史为鉴,清正为官,廉洁为人,为廉政文化续写新篇章。
廉政文化的滥觞也得从楚国令尹孙叔敖说起。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水利家,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相。他“三为令尹(相当于宰相)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吕氏春秋·侍君览》)。他在任楚相的12年中,施教导民,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孙叔敖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可是他死后,儿子却陷入贫困之中,穷得卖柴为生。孙叔敖的好友优孟装扮成“孙叔敖”向楚庄王进谏,才使孙叔敖的后代摆脱窘困,由此可见孙叔敖的为官清廉。
“时苗留犊”的掌故。东汉建安时,时苗用黄牛驾车千里迢迢来任寿春令。居官岁馀,黄牛生了一头小牛。当他离开寿春时把小牛留下了。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时苗婉拒大家的心意,于是留犊而去,在百姓们依依惜别声中离开了寿春。人们感其清廉,为了纪念他,就把小牛饮水的池塘称为“留犊池”,所在街巷称“留犊祠巷”,成为后世为官者接受廉政教育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
灵活机动忠勇节烈的战争文化
古城寿县,坐落于八公山之阳,淮河南岸,淝水之滨,历史上这里是通往江南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数代王朝的更迭,时事风云的变幻,多在以淮河为界,展开激烈的对垒和争战,为后世沉淀出一页页值得玩味的战争文化。
东汉末期,曹操在北方,以许昌、洛阳为中心,东南据有长淮,淮水中游的寿春,上与许洛相近,有蔡颍诸水相通;下则雄视江淮之间,以合肥为其前哨阵地,经常利用颍涡诸水,向寿县和沿淮进军。
最值得称道的一页是导致前秦政权瓦解的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统治者苻坚统一北方后,亲率90余万大军沿淮水南下,企图一举灭亡东晋。东晋大臣谢安派谢玄、谢石率兵八万迎敌,双方隔淝水相持。谢玄等趁秦军没有完全集中的时候,渡过淝水,向前秦部队的前锋发起猛攻。由于前秦内部矛盾重重,将领之间意见不一,苻坚存在着严重的轻敌思想,所以秦军前锋被冲击之后,一退不可收拾。苻坚见晋军布阵严整,远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从此有了“草木皆兵”的成语。在东晋军队的追击下,前秦部众溃不成军,苻坚狼狈逃归,前秦政权瓦解。这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深受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同志称赞,也因此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十国时,寿春为南唐边陲重镇,以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镇守。后周显德二年和四年,周世宗柴荣两次亲征寿春。作为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亦两次从世宗出征。第二次是在显德四年(957年)三月,赵匡胤扎营于城北紫金山下,率军攻山,首破连珠寨,斩唐兵数千人,守寨唐将朱元、朱仁裕率兵万馀投降。翌日复战,连破数寨,擒南唐应援使陈承昭、大将许文缜、边镐等,使州城完全置于周军包围之中。刘仁赡“闻援军既败,计无所出,但扼腕浩叹而己。”尽管如此,他忠贞不二,拒周劝降,率部坚守城池。后刘仁赡病得昏迷不省人事,其副使孙羽等率城内守军万余人奉表出降。越一日,刘仁赡病逝。至此,历时三年的后周围困南唐寿春之战宣告结束。
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的战争长达百年之久。南宋寿春保卫战中,寿春人发明了在子窠中装上火药发射的子窠枪,后来传到欧洲,成为现代步枪的始祖。在战争的磨炼中,寿春人发明了不易打烂穿透的纸甲,学会了在淮河上架设不易被敌人破坏的浮桥。这些在特殊时期的发明,都极大地丰富了战争文化,值得去挖掘和研究。(来源:中安在线)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