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王家琰的艺术人生:喜遇大师修得飞龙在天
内容摘要: |
在安徽书画圈,王家琰老师以铮言傲骨、饱学风趣,以艺明志而著称。 家琰老师,1943年生于寿县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边上的乡村士绅之家。安丰塘比秦国巴蜀都江堰还要早三百年。古城寿春,在渺渺淮河水,浩浩安丰塘的浸润下,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古至今都是出书画家的地方,是中国有名的书法之乡。他家拥有良田6百亩,并有油坊、酒坊、粉坊等小型加工厂。父亲是个私塾先生,字写得极好,在当地很有名气。二伯父是辛亥革命的元老级人物,大名王化南。王家琰4、5岁起便喜欢看父亲写字。常有人上门求父亲写字,他看着便觉好奇——认为字写得好被人求是有面子的事,激发了他的兴趣。于是,父亲写字时他哪也不去,就呆在旁边看,或帮父亲拉纸研墨。父亲见这儿子特别有慧根,便手把手教他写字,并教他写印仿,照着写、照着描,以后就开始临帖,临摹二王、颜真卿等历代名家字帖,王家琰说,他写字从小训练很严格,基本功很是扎实。写字很快让他上了瘾,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1956年,13岁的王家琰从寿县乡村考到合肥六中。他和十几个同学一起到合肥赶考。那时中国的乡村孩子还能到城里来考学,户口迁移也被允许。合肥六中当时是合肥城里唯一一所在市中心城区的中学,这所中学只招一个班的住宿生。全省上千学子报考,比现在考大学难多了。王家琰是背着自制的小木板进入合肥六中的,那小木板是他练字的工具。因为字写得好,他也很快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同学、老师没有不认识他的。
高中只读一年,靠着哥哥接济读书的王家琰便悲哀地发现,在那个唯出身而定命运的年月书读下去成绩再好也不会有前途了。恰在此时,王家琰惊喜发现安庆路上居然还有工厂在招工。门口坐着负责招工的是一位1937年便参加革命的老厂长。老厂长一看王家琰的字便极欣赏。王家琰最终辍学去合肥手表厂当工人。老厂长对他极其信任,并让他当了秘书,甚至连公章都交他保管。十几年的工厂岁月,王家琰所怀念的还是他的字课。因为做文书做宣传,又有的是纸,他写字始终没荒废过。甚至还有大块的工作时间供他挥霍。工作和爱好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王家琰很感幸福。“文革”岁月,无数文化人惨遭屈打辱骂甚至被抄家批斗,而王家琰因为夹着尾巴做人,再加上小年轻,历史上没污点,倒也没受过罪,反倒因为字写得好,而被派上了大用场,他一天到晚为“红卫兵”写大批判稿。那些大批判稿贴到市中心四牌楼,很多市民每天争着看。好看的批判稿成了合肥城一道迷人的风景,王家琰也因此名气很大。很多店主也主动找上门来请他写招牌。70年代,是王家琰名声最响亮的年代,那时合肥城里有很多招牌便出自他手下。
王家琰自工作始,便是谦虚好学、奋发有为之人。文艺届的领导和同道中人都视他为友而乐意接近。他有时间也喜欢去同道那里博彩众家之长。1976年春的某一天,因书写大批判专刊而在合肥城已有相当知名度的王家琰,跑到宿州路文联大院严阵家玩,严阵说,“小王,我给你一个消息,最近文化部、对外文委正在组织中国书法到日本展览,你字写得好,好好写,可以写一幅送到文联来。”得此消息有些振奋。王家琰思来想去想到了鲁迅诗。鲁迅在日本留过学,和日本文化界交往颇多。他最后写行书作品鲁迅先生《赠日本歌人》诗,被国家文化部、对外文委送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书道展》,一举成名。
1978年,安徽省博物馆重新装璜布置好后,博物馆的老红军馆长请在合肥的书画家呈上作品在展厅展览,以示庆贺。王家琰当时在合肥手表厂工作,是由老书画家郑若泉、殷励箴等推荐,也书写了两幅作品参展。展览当日有张凯帆、赖少其、萧龙士、孔小瑜等省领导和艺术家。当时的省委老领导张凯帆看到王家琰的两幅字,就问赖少其说这两幅字的作者,是叫王家谈还是叫王家淡,结果赖少其就笑了,就说你问问他,就指着王家琰跟张凯帆说,王家琰马上就说“凯老,我叫王家琰”,之后张凯帆就和王家琰交谈,知道他在厂里上班,爱才如命的张恺帆立刻说,你赶紧打个报告上来,给你调整到文化单位工作。有人示意王家琰,这报告得当即写,于是王家琰抓起笔来就写了个报告,张恺帆当即在报告上作出批示,由此改变了王家琰的后半生。王家琰最后被调往安徽省博物馆做专职书画创作。原单位不肯放,搬动了上级部门才最终放手。
1978年去往安徽省博物馆,对王家琰而言是“换了人间”,他有更多时间可以搞个人创作了。当时安徽省博物馆有三个专职书画家,画家徐子鹤、书家葛介屏和王家琰。徐在博物馆主要做鉴赏及书画创作,葛介屏则为文物写说明。王家琰去了后因为博物馆要征集文物,他开始北上南下联系一批中国当时最顶级的书画鉴赏家,他不仅和他们有了书信往来,也亲自上门拜见他们,或请他们到安徽来做鉴定。八十年代初中期,他见到了林散之、谢稚柳、启功、杨仁凯等中国书画界的项级人物。这对当时还未满四十岁的王家琰来说,和大师们交往以及他们的艺德修为是他一生中艺术滋养最丰厚、最怀念的美好时光。
王家琰在工作和创作之余,一天和老乡同赴日本参展作品的司徒越先生去拜访名满遐尔的画家萧龙士老人。那天他带了一张字请萧老指教,萧老看后大加称赞,鼓励他说“你的字适合学画,适合做画,你这个字如果再画画中国画,对你字也有帮助,中国是书画同源,我看你的字有这方面的潜质”。萧老当场画一张《兰草八哥图》,送给王家琰带回家临摹。他画的第一幅画,萧老见了便说好,还主动给题字,“家琰书家有画才,第一幅能画这样殊不多见。望从此努力登攀,将成就一书画大家不难矣。”就是这一番鼓励,王家琰从此爱上了画画。王家琰的中国大写意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有近四十年的时间了。他画花鸟、人物和各种动物,都是以书法入画,他说是画自己心中的形象,自己所思所想通过各种形象跃然纸上,释放情怀,达以明志。王家琰说他一生没有任何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更不会唱歌、跳舞,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书画创作上,认为时间太宝贵。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