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典故中的八公山在哪里?
内容摘要: 淝水之战,以晋胜秦败而告终,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并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掌故。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我国历史上的秦晋淝水之战。
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主战场则在寿县。当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之后,不顾秦晋双方的客观事实和群臣的反对,自认为兵力雄厚,投鞭可以断流,冒然发动了攻打东晋的战争。东晋以谢玄、谢石、谢琰等主将率领8万北府兵马迎击10倍于己的秦兵。这时,秦兵已攻占了寿阳(今寿县),气势正盛。晋军到后,经过充分准备,前锋都督谢玄先不作正面交战,佯为胆怯,然后趁骄兵懈怠之际,派大将刘牢之夜袭落涧(今属淮南市),使秦兵死伤士卒1万5千余人。这一仗,秦兵锐气大挫,接着晋军趁胜追击,兵锋直指寿阳城,紧逼城外淝水,扎军营于八公山。秦军主帅苻坚登上寿阳城楼,察看军情,只见晋军“布阵严整”,威势逼人。又遥望城北的八公山上,以为山上的草木都是晋兵,心里不免更加惊慌起来。他对随同的苻融说:“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秦晋两军隔淝水为阵,谢玄乘机用计,使苻坚的几十万大军不战自溃。晋军渡河,奋力追杀,秦兵争相逃命,死者“蔽野塞川”,侥幸不死者,“弃甲宵遁”,不敢安营休息。一路上听到风吹声和鹤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了(风声鹤唳的典故即源于此)。苻坚身中流矢,溃退洛阳,百万大军损失殆尽。淝水之战,以晋胜秦败而告终,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并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掌故。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