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忆峥嵘岁月—访102岁抗战老战士崔家文
内容摘要: |
9月2日,在全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拜访了102岁寿县籍抗战老战士崔家文。走进崔老家坐落在古城箭道巷东边朴素小院,老人正在子女的陪伴下院里乘凉,虽已年过百岁,但精神尚好,挺直腰板端坐椅上,凸显军人气质。 我们在小院围坐,听老人和他的子女们一起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据老人长子崔杰介绍,崔老出生在瓦埠湖畔双庙集镇,家境贫寒租种地主家土地。幼时放牛拾柴,在地主家帮工,饱受地主压迫。14岁时,父亲早亡,随着母亲兄长四处逃荒,期间认识了一位姓高的理发师傅,经常和他交谈,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洗礼。1938年,中华大地在日寇的侵略下一片哀鸿,22岁的崔家文在仇集毅然加入由郑宝珍、李伯强组织的新四军路东路西游击队第四支队,并担任通信员,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这时候,日军陆续占领合肥、安庆、蚌埠、六安及沿线城市,日军烧、杀、抢、掠,民不聊生。面对日寇的凶焰,1938年9月,以高敬亭为司令,林维先为参谋长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派第8团先行东进。9月越过淮南铁路进到皖东,汇合“东北抗日流亡挺进团”,和巢县抗日游击大队,在合肥、巢县、全椒、定远之间地区展开活动,先后袭击了花家集烱阳河地区的日军,消灭了土匪武装葛传江部,初步打开了皖东局面。崔家文就跟着队伍在定远一带开展抗日游击。 1940年,年轻干练、机灵勇敢的崔家文调整到新四军四旅旅部担任警卫员。1942年又转战到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担任副班长、班长、炮兵连排长,随着大军转战苏北、皖北,开展艰苦卓绝的东进抗日征程。我军在皖东地区的活动,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他们加紧限制我军发展。皖东的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尖锐。1939年11月下旬,肩负领导发展华中任务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到达皖东江北指挥部。刘少奇主持中原局召开多次会议,指示:抗战要有个“家”,就是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和政权。在皖东地区反摩擦战胜利后,刘少奇率中原局、江北指挥部于4月上旬转移到半塔集,地方党调集了大批干部,加上转移到皖东的上千名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很快在皖东地区创建了辖13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胜利实现了中央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从此时起,皖东抗日根据地改称为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在华中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 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控制着津浦、淮南两条铁路,靠近南京、合肥、蚌埠、扬州等敌伪重要据点,对敌伪的统治中心地区构成直接威胁。敌伪从根据地建立之初就不断地对我发动大规模“扫荡”,妄图摧毁我根据地。崔家文和他的战友们在根据地与顽军展开激战,5月上旬,日伪军3000余人扫荡我路西地区,遭我打击后占领了定远县城。1941年3月,蚌埠、明光的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我路西北部地区,1944年11月,日伪军7000余人从津浦铁路和淮南铁路东西对进,“扫荡”我路西根据地,崔家文和他的战友们分散转到敌侧后打击敌人。为掠夺我苏北地区的丰富资源,日军于1943年3月集中优势兵力对我苏北和淮北部分地区进行“扫荡”,崔家文又随部队转战苏北。1940年8月至1943年6月,“扫荡”不断,崔家文所在部队任务的繁重和艰苦可想而知。 1945年,新四军军部率在淮南的第二师、在淮北的第四师主力及在皖中的第七师北移山东,与山东军区一部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崔家文又随部队到了山东沂县,也就是今天的临沂,在特务团但任排长。在这期间,他和他的战友完成他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任务。 1945年7月的一天,崔家文和他的战友们配合铁道游击队,护送“重要人物”经过津浦铁路,经临沂去费县。当时的津浦铁路经过敌人层层封锁线,日军不断进行“扫荡”,任务艰巨。至于“重要人物”是谁,大家都不清楚。 在护送过程中,在距津浦路三四百米处时,突然从北面闪来一道白光。伴随着突突的响声,一辆日军巡逻车从临城方向驶来。巡逻车在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瞎打了一阵机枪,又突突地向前方向开去了,铁路两边又恢复了平静。崔家文和战友们以战斗的姿态,掩护着游击队员打扮的“重要人物”们,从涵洞穿过了铁路,向费县方向跑去,圆满完成任务。事后崔家文和战友们才知道,这“重要人物”竟然是在当时在华中局主持工作的刘少奇,他是穿过敌人封锁线到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 在艰苦卓绝的征战中,崔家文多次受伤,最重的一次是在1947年,这年9月他转到河北省濮阳部队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痊愈后皖北军区干校等单位,担任各种职务。1952年复员到地方,先后在合肥、寿县等地工作,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崔家文都秉承“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不论职务高低,都认真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工作。 从1938年离开家乡到部队,到1952年复员到地方,14年没回过一次家。崔老的母亲每次一看到军人都要问问儿子的下落,因为想孩子,哭瞎了双眼。为了抗战,崔老44岁才得以完婚,为全国人民的自由幸福,奉献了青春。 1980年,年近80的崔老到部队看望崔杰,登上泰山山顶,自豪的对他儿子描绘当年的峥嵘岁月。今天的崔老或许英勇不在,但他胸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不会忘记革命者的丰功伟绩,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不会忘记革命者的丰功伟绩,自由幸福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革命者的丰功伟绩!(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特别声明:
1、本网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寿县微信公众平台第一门户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
2、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3、本站宗旨:爱我寿县、不忘家乡、联络感情;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发展!